第六章 Coze 应用开发:构建网页与小程序应用
第六章 Coze 应用开发:构建网页与小程序应用
Prorise第六章 Coze 应用开发:构建网页与小程序应用
在第五章,我们把一个工作流的“后端逻辑”研究透了。但它还只是一个看不见、摸不着的“引擎”。在这一章,我将带你学习一个全新的、非常强大的功能——Coze 应用开发。
我们的目标,就是亲手从零开始,打造一个带图形化用户界面(UI)的 AI 翻译应用,让你彻底掌握如何为你的逻辑引擎配上一个美观、易用的“驾驶舱”。
6.1 项目创建与逻辑编排
在开始做界面之前,我需要先为这个应用准备好它的“大脑”,也就是负责执行翻译任务的工作流。
第一步:创建应用项目
我先从 Coze 主界面左侧的“工作空间”进入,在“项目开发”页面点击“创建”,但这一次,我选择的是 “创建应用”。在模板页面,我选择“空白应用”,然后输入应用名称,例如 translator_app。
创建成功后,我们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集成开发环境(IDE),这里分为“业务逻辑”和“用户界面”两大模块。我们先停留在“业务逻辑”模块。

第二步:创建翻译工作流
在左侧的资源列表中,我找到“工作流”,点击 + > “新建工作流”,将其命名为 translation_workflow。
这个工作流的逻辑非常简单,只需要三个节点:【开始】->【大模型】->【结束】。
配置【开始】节点:我需要用户提供两样东西:要翻译的内容和要翻译的目标语言。所以,我为【开始】节点配置两个输入参数:
content(String类型): 用于接收待翻译的文本。lang(String类型): 用于接收目标语言,例如“日语”。
配置【大模型】节点:这是执行翻译的核心。
- 模型选择:我选择一个综合能力较强的模型即可,例如“豆包・工具调用”。
- 输入参数:我将【开始】节点中的
content和lang两个变量,作为输入参数传入这个大模型节点。 - 系统提示词:我为它设定一个专业的“翻译官”角色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# 角色
你是一位专业且高效的翻译官,精通多种语言,能够精准、流畅地将用户输入的内容翻译成目标语言,始终保持内容的原汁原味,不做任何随意的扩写或润色。
## 技能
### 技能 1: 执行翻译任务
1. 当用户输入变量{{content}}表示源语言内容,{{lang}}表示目标语言时,直接进行翻译。
2. 如果用户仅输入变量{{content}},主动询问用户需要翻译成哪种目标语言。
## 限制:
- 仅专注于翻译工作,坚决不回答任何与翻译无关的问题。
- 严格依据用户通过变量{{lang}}指定的目标语言进行翻译,绝不擅自更改目标语言。
- 翻译内容必须忠实于变量{{content}}中的原文,不得添加额外信息。 - 用户提示词:我写下具体的指令,并用变量引用上游的输入。
1
将用户输入的内容:“{{content}}” 翻译成目标语言:“{{lang}}”。
配置【结束】节点:我将【大模型】节点的
output(也就是翻译结果),连接到【结束】节点,并设置为最终的返回内容。同时,我会开启“流式输出”,这样用户就能看到打字机一样的效果。
完成这三步后,我会在工作流画布下方点击“试运行”,输入一段测试内容和目标语言,确保这个“引擎”能正常工作。
6.2 可视化界面搭建
好了,后端逻辑我们准备好了,现在开始做“装修”,也就是搭建用户界面。我点击 IDE 顶部的“用户界面”页签,开始搭建。
第一步:搭建页面布局
我希望我的翻译应用界面,是左边输入、右边输出的经典布局。要实现这个效果,我需要使用【容器】组件。
- 我先从左侧组件库中,拖入一个【容器】组件到画布,作为整体的“功能区”。我将它的排列方向设置为“横向”。
- 接着,我再向这个“功能区”容器的内部,并列拖入两个【容器】组件。这样,我的页面就被分成了左右两个相等的部分。
第二步:填充左右区域组件
布局搭好了,我开始往里面放东西。
填充左侧“输入区”:
- 我从组件库拖入一个
文本输入组件(多行的那种),把它放到左侧容器里,用来让用户输入大段的翻译内容。我把它的标签和占位文案都改成“请输入翻译内容”。 - 我再拖入一个
选择组件,放到文本输入框下方,用来让用户选择语言。我在它的属性里配置两个选项:{名称: "英语", 值: "English"}和{名称: "日语", 值: "Japanese"}。 - 最后,我拖入一个
按钮组件,放到最下方,把按钮上的文字改成“开始翻译”。
- 我从组件库拖入一个
填充右侧“输出区”:
- 我从组件库拖入一个
Markdown组件,把它放到右侧容器里。这个组件能很好地展示格式化的文本。我先在它的内容属性里写上一个标题###### 翻译结果作为占位。
- 我从组件库拖入一个

完成这些操作后,一个应用的基本雏形就出来了。你可以在右上角随时点击“预览”查看效果。
6.3 事件绑定与前后端联动
现在界面和逻辑都各自独立,我需要一根“线”把它们串起来。这根线,就是【事件】。
- 在画布中,我选中左侧的“开始翻译”【按钮】组件。
- 在右侧的配置面板中,我切换到“事件”页签,点击“新建”。
- 配置事件:
- 事件类型:我选择
点击时。 - 执行动作:我选择
调用工作流,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我之前创建的translation_workflow。
- 事件类型:我选择
- 绑定输入数据(关键):
- 选择工作流后,它的两个输入参数
content和lang会显示出来。 - 我点击
content参数后面的配置图标,在弹出的面板中,将它的值关联到文本输入组件的“表单值”。 - 我用同样的方法,将
lang参数的值,关联到选择组件的“表单值”。
- 选择工作流后,它的两个输入参数

5.绑定输出数据(关键):
- 用户点击按钮,工作流被调用,那返回的结果要显示在哪里呢?
- 我选中右侧的
Markdown组件。在它的“属性”面板中,找到“内容”这一项。 - 我点击“内容”输入框后面的配置图标,在弹出的面板中,通过
{{...}}语法,将它的内容绑定到我们工作流的输出结果上。最终的配置内容可能看起来是这样:# 翻译结果 \n\n {{ translation_workflow.data.output }}。

6.4 对话式应用:使用对话流构建 AI 助手
在这一节,我们的新目标,就是构建一个移动端的 AI 助手。它能像一个真人一样,在连续的对话中理解上下文,回答用户的各种问题。
第一步:创建项目与对话流
我还是像之前一样,先创建一个新的空白应用,命名为 AI_Assistant_App。
但在进入“业务逻辑”编排时,这次我做的选择有所不同:
- 在左侧资源列表的“工作流”处,我点击 + > 新建对话流。

2.我将对话流命名为 ai_assistant_flow。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选项:“创建并绑定同名会话”,我将它保持勾选。
【知识点】: “会话”是对话流的记忆核心。勾选此项后,Coze 会自动创建一个地方,用来存放这个对话流与用户之间的所有聊天记录。当【大模型】节点启用了“对话历史”功能后,它就会读取这些记录来理解上下文。
第二步:编排对话流逻辑
对话流的逻辑通常比工作流更简洁,我们的 AI 助手也只需要 开始 -> 大模型 -> 结束 的三点一线流程。
配置【开始】节点:对话流的【开始】节点自带一个核心输入参数
USER_INPUT,它专门用来接收用户在聊天框里输入的每一句话,我们无需额外配置。配置【大模型】节点:这是助手的“大脑”。
- 输入:我将大模型节点的默认输入
input,关联到【开始】节点的USER_INPUT参数。 - 对话历史(关键):在配置项中,我找到 “开启对话历史” 的开关,并 务必将它打开。只有打开了它,大模型才能在生成回答时,参考之前的聊天内容。
- 系统提示词:我为它设定一个“全能 AI 助手”的角色。
1
2
3
4
5
6
7
8
9
10# 角色
你是一个全能的 AI 助手,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用户的各种问题,并提供详细的解释和建议。
## 技能:回答问题
1. 当用户提出问题时,仔细分析问题的关键信息,使用工具进行搜索以获取准确的答案。
2. 以清晰、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,并提供相关的解释和例子。
## 限制:
- 只回答真实、准确的信息,拒绝编造或猜测答案。
- 回答内容应简洁明了,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。 - 用户提示词:我直接引用输入变量
{{input}}即可。
- 输入:我将大模型节点的默认输入
配置【结束】节点:与上一个项目一样,我将【结束】节点的回答内容设置为引用大模型的输出
{{output}},并开启流式输出。
完成逻辑编排后,我会简单“试运行”一下,确保流程能跑通。
第三步:搭建对话式 UI
现在,我们进入“用户界面”的搭建。这一步比上一个项目要简单得多。
- 在 IDE 顶部,我切换到“用户界面”页签。
- 在“选择页面类型”时,这次我选择 小程序和 H5,因为我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移动端应用。
- 进入画布后,我首先关闭了底部导航栏,因为我们这次仅是单页应用,然后,从左侧的组件库中,找到 AI 组件 > AI对话组件,并将它直接拖拽到画布中。

这个【AI对话】组件非常强大,它一个组件就包含了完整的聊天界面:涵盖了历史消息展示区、文本输入框、发送按钮等所有功能。
第四步:绑定逻辑与 UI
最后,也是最简单的一步,就是告诉这个聊天组件,它应该和哪个“大脑”(对话流)对话。
- 在画布中,我选中刚刚拖入的【AI对话】组件。
- 在右侧的“属性”配置面板中,找到 “对话流” 这个选项。
- 我点击下拉菜单,选择我之前创建的
ai_assistant_flow。

完成了!只需要这一步绑定,这个组件就自动知道该如何将用户输入的内容发送给对话流,以及如何接收并展示对话流返回的结果。
第五步:预览与测试
我点击右上角的“预览”。一个模拟手机的界面就会出现。
我可以像使用普通聊天软件一样,在底部的输入框中和我的 AI 助手对话。为了测试它的“记忆力”,我可以进行一次多轮对话:
- 我:“你好,请问北京有什么好玩的?”
- AI 助手:“北京有很多名胜古迹,比如故宫、天坛、颐和园…”
- 我:“那第一个有什么特点?”
- AI 助手:“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,旧称紫禁城,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…”
可以看到,当我问“第一个”时,它能准确理解我指的是“故宫”,这证明了【对话流】的上下文记忆能力已经成功生效。
通过这两个实战项目,我们已经掌握了 Coze 应用开发的两种核心模式:基于工作流的“表单交互式应用”和基于对话流的“对话式应用”。这为你后续开发更复杂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