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经理入门(八):第八章:内容产品自媒体端设计

产品经理入门(八):第八章:内容产品自媒体端设计
Prorise第八章:内容产品自媒体端设计
在第七章,我们为“普通用户”设计了一套完整、流畅的消费体验。但是,一个内容平台的繁荣,离不开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创作者,也就是“自媒体”。
在这一章,我们将为这些创作者,设计一套专属的“创作工坊”——自媒体端。这是一个能让他们方便地发布内容、管理作品、与粉丝互动、并洞察数据,最终帮助他们在我们平台获得成功的后台系统。
8.1 自媒体端设计思路
在动手设计之前,我们同样需要先建立一套清晰的设计思路。我们的出发点,依然是产品的顶层战略。我们V1.0的“生产模式”是PGC+UGC,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服务好“自媒体”这个核心角色。
8.1.1 学习目标
在本节中,我的目标是带大家一起,完成自媒体端设计的顶层战略思考。我们将从创作者最原始的需求出发,一步步深挖,提炼出我们自媒体端产品的核心价值,并最终推导出我们后台需要设计的核心功能模块。
8.1.2 自媒体端的核心价值
我们首先来分析创作者的核心需求。
- 最原始的需求:作为内容的提供者,创作者最基本、最直接的需求,就是需要有一个渠道,能够编辑、发布和管理自己的内容。
但是,我经常会反问自己和团队一个问题:只提供一个发布和管理工具,就足够了吗?
一个创作者,他不仅仅是一个“发布者”,他更像是在我们平台上经营着自己“小事业”的创业者。当他的内容被用户消费、订阅、评论后,他的内心一定会产生更深层次的渴望:
- 来自“用户订阅”的渴望:“有多少人关注了我?他们都是谁?” → 这背后是对粉丝增长和社群归属的渴望。
- 来自“用户浏览”的渴望:“我的内容受欢迎吗?哪篇文章的数据最好?” → 这背后是对内容表现和创作反馈的渴望。
- 来自“用户评论”的渴望:“我的读者们都在讨论什么?我如何与他们互动?” → 这背后是对粉丝互动和舆论管理的渴望。
因此,我为我们的自媒体端,定义了它的核心价值:它绝不仅仅是一个“内容发布工具”,而是一个“创作者成功平台”。我们的使命,是为创作者提供一整套服务,不仅帮助他们创作,更要帮助他们洞察数据、连接粉丝、获得成长。
8.1.3 设计原则与要点
基于上述的核心价值,我确立了自媒体端的设计原则,并推导出了它必须具备的三大核心功能模块。
设计原则:
- 赋能创作:提供高效、易用的内容发布与管理工具。
- 数据驱动:提供清晰、直观的数据反馈,帮助创作者优化内容。
- 连接粉丝:提供便捷的粉丝互动与管理工具,帮助创作者建立社群。
核心功能模块:
- 入驻登录:这是创作者进入我们平台的“大门”。
- 内容管理:这是创作者的“创作车间”,负责内容的生产、编辑和数据监控。
- 粉丝管理:这是创作者的“社群CRM”,负责粉丝的互动和分析。
这三大模块,就构成了我们自媒体端产品的“骨架”。在接下来的小节中,我们将逐一进行详细的设计。
8.1.4 本节小结
思考层次 | 核心洞察 | 最终产出 |
---|---|---|
基础需求 | 创作者需要发布和管理内容。 | 核心功能:内容管理 |
深层需求 | 创作者需要获得数据反馈、与粉丝互动、并实现个人成长。 | 核心功能:粉丝管理、数据分析 |
核心价值 | 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“工具”,而是一个“创作者成功平台”。 | 设计原则:赋能创作、数据驱动、连接粉丝 |
8.2 入驻与登录
这是我们为创作者开启的“梦想之门”。与普通用户追求“快速无感”的登录不同,创作者的入驻,更像是一次“签约合作”。因此,我设计的流程,不仅要考虑便捷,更要体现出专业性、仪式感和契约精神。
8.2.1 学习目标
在本节中,我的目标是带大家设计一个完整、专业的创作者入驻流程。我们将学习如何区分普通用户注册与创作者入驻,并设计出包含资质审核、协议签署等关键环节的 onboarding(新用户引导流程) 流程。
8.2.2 创作者入驻流程设计
图中的流程(登录 → 注册 → 实名认证
)是普通用户升级为创作者的一个高度简化版。在我的实际设计中,我会将这个流程细化为一套更完整的“入驻(Onboarding)”流程,它通常发生在用户已经拥有一个普通账户之后。
我设计的专业入驻流程如下:
- 基础账户注册/登录:用户首先需要有一个我们平台的普通账户(通过手机号+验证码等方式)。
- 发起入驻申请:在App的某个位置(比如个人中心),我会放置一个醒目的“成为创作者”或“创作者中心”的入口。用户点击后,才正式开始入驻流程。
- 提交资质信息:这是最关键的一步,是平台对创作者质量进行初步筛选的环节。我会要求用户提交:
- 实名认证:这是政策要求,也是建立信任的基础。
- 创作者基本信息:设置公开的创作者昵称、头像。
- 创作领域选择:让创作者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领域(如科技、美食、旅行),这便于我们后续的内容分发。
- (可选)辅助材料:对于要求较高的平台,我还会增加“提交其他平台代表作链接”的步骤,用于评估创作者的实力。
- 平台协议签署:用户必须阅读并同意我们的《内容创作协议》和《平台规范》等。
- 等待平台审核:提交申请后,用户的状态会变为“审核中”,我们会通过人工或AI,对其资质进行审核。
- 入驻成功:审核通过后,用户才正式获得“创作者”身份,可以开始使用自媒体端的各项功能。
8.2.3 登录与身份切换
当一个用户同时拥有“普通用户”和“创作者”双重身份后,他的登录体验依然是统一的(使用同一个手机号或微信登录)。
我需要设计的是登录后的身份切换机制。通常,我会在“个人中心”页面,提供一个清晰的入口,比如“创作者中心”,已获得创作者身份的用户,点击后即可进入我们接下来要设计的自媒体后台。
8.2.4 本节小结
设计环节 | 我的核心设计思考 |
---|---|
创作者入驻 | 不能等同于普通注册。它是一个包含资质审核和协议签署的、更正式的Onboarding流程,目的是筛选高质量创作者,并建立契约关系。 |
登录与切换 | 登录使用统一账户,但在产品内,必须为创作者提供一个清晰、便捷的入口,以切换到自媒体后台。 |
8.3 内容管理
这是自媒体端后台的“心脏”,是创作者最核心的“创作车间”。我设计的首要目标,是让它功能强大,同时体验简洁、高效。
8.3.1 学习目标
在本节中,我的目标是带大家设计一个功能完善的内容管理模块。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内容的数据概览和列表页,以及如何设计一个体验良好的内容发布与编辑器。
8.3.2 内容列表 & 数据概览
当创作者进入后台,他们第一眼最想看到的,一定是自己作品的表现。因此,内容管理模块的首页,我通常会设计成一个集数据概览和内容列表于一体的Dashboard。
1. 核心数据指标
在页面的最上方,我会放置一个“数据概览”模块,实时展示创作者最关心的核心数据指标,并支持按时间筛选(今日/本周/本月等)。这些指标通常包括:
- 浏览数:内容被用户看到的次数。
- 评论数:用户对内容的互动情况。
- 点赞数:用户对内容的认可度。
- 分享数:内容被传播的情况。
2. 列表设计要点
在数据概览下方,是“内容列表”,我会用表格的形式,展示创作者发布的所有内容。为了方便管理,这个列表必须具备:
- 关键信息展示:清晰地展示文章标题、封面图、所属分类、发表时间等。
- 筛选与搜索功能:提供按标题关键词搜索、按分类筛选、按日期筛选的功能。
- 快捷操作入口:每一行内容后面,都需要有“编辑”、“删除”、“查看”、“下线”等快捷操作按钮。
- 分页功能:当内容数量过多时,必须提供分页。
8.3.3 内容发布与编辑
点击“发布文章”或“编辑”按钮,就会进入我们的内容编辑器。这是创作者挥洒才华的地方,体验必须流畅。我的设计会包含:
- 基础信息区:清晰的
文章标题
、作者署名
等输入框。 - 富文本编辑器:一个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,至少要支持加粗、列表、插入图片等基础的图文混排功能。
- 分类与标签:提供
文章分类
的选择功能,并允许作者为文章打上标签
,这既方便用户理解,也便于我们的算法进行分发。 - 操作区:提供
预览
、存草稿
和发布
等核心操作按钮。
8.3.4 内容状态管理
在内容列表中,我还需要一个“状态”字段,来清晰地标识每一篇内容的生命周期。至少应包含以下几种状态:
- 草稿:已保存,但还未提交发布。
- 审核中:已提交,正在等待平台审核。
- 已发布:审核通过,所有用户可见。
- 审核驳回:审核不通过,作者需要修改后重新提交。
- 已下线:由作者本人或平台主动下架,用户不可见。
8.3.5 本节小结
模块 | 我的核心设计思考 |
---|---|
数据概览 | 让数据说话。第一时间向创作者展示最核心的内容表现数据,给予他们最直接的反馈和激励。 |
内容列表 | 高效管理。提供强大的筛选、搜索和批量操作功能,帮助高产的作者轻松管理自己的百宝箱。 |
内容发布 | 沉浸创作。提供一个稳定、易用的编辑器,让作者可以专注于创作本身,不受工具的干扰。 |
8.4 评论管理
在我看来,评论区是创作者与粉丝之间最重要的“连接器”。一个活跃、健康的评论区,是内容生命力的延续。因此,为创作者提供一套高效、便捷的评论管理工具,是自媒体后台设计的重中之重。我的设计,主要围绕过滤、查看、回复这三个核心动作展开。
8.4.1 学习目标
在本节中,我的目标是带大家设计一个功能完善的评论管理系统。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一个两层结构的评论列表,并为创作者提供必要的评论处理功能。
8.4.2 评论列表设计
为了让创作者能高效地管理海量评论,我通常会设计一个两级结构的列表。
第一级:文章评论概览
后台的入口,首先是一个以“文章”为维度的评论列表。这张列表清晰地展示了:内容标题
:是哪篇文章收到了评论。评论总数
和待回复评论数
:让创作者快速了解整体情况和待办事项。
操作
:提供一个“查看评论”的入口,点击后进入第二级列表。
第二级:单篇评论详情
点击“查看评论”后,创作者会进入针对某一篇文章的详细评论列表。在这里,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条评论的
评论内容
、用户昵称
、用户头像
等。同时,我还会提供按用户昵称
或评论内容
进行筛选和搜索的功能。
8.4.3 评论处理功能(回复/置顶/删除)
在单篇评论详情列表的每一条评论后面,我必须为创作者提供一组管理工具:
- 回复:这是最重要的功能,是创作者与粉丝直接对话的桥梁。
- 删除:赋予创作者管理自己评论区环境的权力,可以删除不友善或垃圾评论。
- (可选)置顶: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精细化运营功能。我可以通过置顶优质评论,来引导整个评论区的讨论氛围。
8.4.4 本节小结
一个好的评论管理系统,能让创作者感受到自己对社群的“掌控感”,并激励他们更积极地与粉丝互动,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社区循环。
8.5 粉丝管理
如果说内容是创作者的“作品”,那么粉丝就是创作者最宝贵的“资产”。一个优秀的自媒体后台,必须为创作者提供一套轻量级的CRM(客户关系管理)系统,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粉丝,从而创作出更受欢迎的内容。
8.5.1 学习目标
在本节中,我的目标是带大家设计一个包含“三视图”(列表、概况、画像)的粉丝管理模块,为创作者提供从宏观到微观的粉丝洞察能力。
8.5.2 粉丝列表
这是粉丝管理的“微观视图”。它是一个完整的、可搜索、可筛选的粉丝名录。
- 核心功能:我会以列表的形式,展示每一位粉丝的
昵称
、头像
、性别
、地区
等基础信息。 - 互动设计:在每一位粉丝后面,我会提供“私信”或“关注”(回关)等操作按钮,为创作者提供主动触达粉丝的渠道。
8.5.3 粉丝概况
这是粉丝管理的“宏观数据视图”,它告诉创作者“我的粉丝群体整体发展趋势如何?”。
1. 核心数据指标
在页面的最顶部,我会用数据卡片的形式,展示创作者最关心的几个核心KPI,比如:
- 粉丝累计总数
- 昨日新增粉丝
- 昨日取关数
2. 数据可视化设计
为了让趋势更直观,我会用折线图的形式,来展示粉丝总数和每日净增的变化趋势。在图表下方,再附上详细的每日数据表格,供创作者进行深度分析。
8.5.4 粉丝画像
这是粉丝管理的“宏观特征视图”,它回答了创作者最关心的问题:“我的粉丝,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?”
我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,对创作者的所有粉丝,进行群体的、匿名的特征分析,通常包括:
- 性别分布(男女比例图)
- 年龄分布(年龄段柱状图)
- 地域分布(地图热力或省份排行)
这些画像信息,对于创作者判断自己未来的内容方向,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。
8.5.5 本节小结
模块 | 核心视图 | 我的设计目标 |
---|---|---|
粉丝列表 | 微观视图 | 让创作者能看到每一个具体的粉丝,并提供互动渠道。 |
粉丝概况 | 宏观数据视图 | 让创作者能看到粉丝总量的增长趋势和每日变化。 |
粉丝画像 | 宏观特征视图 | 让创作者能了解自己粉丝群体的人口统计学特征。 |
8.6 本章总结
8.6.1 课程内容回顾
在本章,我们完整地设计了内容产品生态的另一端——自媒体端。
- 我们首先确立了设计思路,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“创作者成功平台”。
- 我们设计了专业的入驻登录流程,为平台筛选优质创作者。
- 我们设计了核心的内容管理模块,为创作者提供了集发布、管理、数据分析于一体的“创作车间”。
- 我们设计了评论管理功能,赋予创作者与粉丝互动、管理社区的能力。
- 最后,我们设计了包含“三视图”的粉丝管理系统,为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粉丝洞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