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职业规划(六):UI/UX设计师——是“画图仔”还是“体验灵魂的塑造者”?
大学职业规划(六):UI/UX设计师——是“画图仔”还是“体验灵魂的塑造者”?
Prorise哈喽,各位同学,我是Prorise!
欢迎来到我们职业启航系列的第六篇。在深入了解了产品研发的“技术核心”之后,今天,我们要把目光转向团队的“创意核心”,去认识那些负责产品“颜值”与“体验”的专家——UI/UX设计师。
在很多工程师的朴素认知里,设计师的工作可能就是“P图”、“画图标”、“把页面做得好看一点”。但一个现代化的互联网产品设计,远不止于此。它已经分化成两个高度专业化但又紧密协作的领域:UX(用户体验)设计和UI(用户界面)设计。
这篇文章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设计师的世界,看看他们究竟是如何将一个模糊的想法,变成一个让用户爱不释手的产品的。
Part 1: 角色定义 —— UI vs UX,不只是“好看”那么简单
本章我们将首先澄清一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:UI与UX的区别。这不仅是设计领域的常识,更是工程师理解产品设计意图、进行高效协作的基础。我们将通过一个直观的例子,彻底讲清这两个概念的内涵。
想象一下我们日常使用的番茄酱瓶子。
- UX (User Experience) 用户体验设计:关注的是“这个瓶子好不好用?”
- 传统的玻璃瓶,需要用力拍打底部才能倒出番茄酱,体验很糟糕。
- 后来出现了可以挤压的塑料倒置瓶,用户可以轻松、精确地控制用量,这就是一次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。UX设计师思考的是:用户倒番茄酱的核心流程是什么?会遇到什么困难?如何设计瓶子的形态和结构才能让这个过程变得更爽?
- UI (User Interface) 用户界面设计:关注的是“这个瓶子好不好看?”
- 瓶子上的标签是什么颜色?品牌Logo是什么字体?瓶身的线条是否优美?这些视觉元素,共同构成了产品的“界面”。一个漂亮的UI设计,能让产品在货架上脱颖而出,吸引用户购买。
在软件产品中也是同理,UX决定了产品的“骨架”和“灵魂”(好不好用),而UI则负责产品的“血肉”和“容貌”(好不好看)。
学长,我大概明白了。是不是可以理解为,UX更偏向于逻辑和流程,而UI更偏向于视觉和美术?
这个理解非常到位!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建造房子的两个角色。
UX设计师是“建筑师”。他负责规划整个房子的户型、动线、功能分区(几室几厅、厨房在哪、厕所在哪),确保你住进去之后感觉方便、舒适、合理。他产出的是“户型图”和“功能蓝图”(线框图)。
UI设计师是“室内设计师”。他接过户型图后,负责决定墙面刷什么颜色的漆、地板用什么材质、灯具选什么款式、家具怎么摆放,让整个家变得美观、有格调。他产出的是“精装修效果图”(高保真设计稿)。
一个没有UX的UI,可能是一个看起来很漂亮但用起来极其别扭的App。而一个没有UI的UX,可能是一个流程很顺畅但界面丑得让人不想打开的App。两者缺一不可。
这个比喻太形象了!我彻底搞懂了!
Part 2: 术业有专攻 —— 设计师的工作流揭秘
现在我们深入了解一下,UI和UX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,分别都在做什么。
核心目标:确保产品的逻辑流程符合用户的认知和使用习惯,解决用户的真实问题。
主要工作流程:
- 用户研究 (User Research):通过访谈、问卷、数据分析等方法,了解目标用户是谁,他们有什么痛点。产出物是用户画像 (Persona) 和 用户旅程地图 (Journey Map)。
- 信息架构 (Information Architecture):规划App里应该有哪些功能模块,这些模块之间是什么层级关系。就像是规划网站的“站点地图”。
- 线框图与原型 (Wireframing & Prototyping):用简单的线条和方框,画出每个页面的布局和元素,并制作可以交互的低保真原型,用来快速验证流程的合理性。这个阶段完全不考虑颜色、样式等视觉元素。
- 可用性测试 (Usability Testing):邀请真实用户来使用原型,观察他们在哪一步会遇到困难或感到困惑,然后快速迭代修改设计。
常用工具:Figma, Sketch, Axure, Miro
核心目标:基于UX提供的线框图,创造出美观、一致、且能清晰传达信息的用户界面。
主要工作流程:
- 视觉风格探索 (Visual Exploration):根据产品的品牌定位和目标用户,确定主色调、辅助色、字体、图标风格等,为产品定下视觉基调。
- 高保真设计 (High-Fidelity Design):将线框图“精装修”,填充上具体的颜色、图片、文字,绘制出最终的、像素级的“效果图”,也就是交付给工程师开发的最终设计稿。
- 设计规范与组件库 (Design System):将界面中可复用的元素(如按钮、弹窗、输入框)整理成标准化的组件库和设计规范,确保整个产品视觉风格的统一性,并极大提升开发和未来迭代的效率。
- 动态效果设计 (Motion Design):设计页面切换的动画、按钮点击的反馈等微交互,让产品体验更加生动和愉悦。
常用工具:Figma, Sketch, Adobe Photoshop, Adobe Illustrator
Part 3: 天生我材必有用 —— 工程师与设计师的协作之舞
对于我们技术同学来说,理解设计师的工作,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和他们更好地协作。开发与设计之间的“爱恨情仇”,是每个项目组永恒的话题。
小哥,你看一下这个页面,这个按钮的圆角不是8像素,是10像素,还有这个标题和下面的间距,设计稿上是24像素,你这里看起来只有20像素…
(内心OS:不就差几个像素吗…用户根本看不出来好吗…)
哈哈,这个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?这就是典型的“像素眼”问题。作为工程师,我们追求的是功能的实现和逻辑的严谨;而作为设计师,他们追求的是视觉的和谐与细节的完美。
要想高效协作,关键在于相互理解和提前沟通。
工程师要理解:设计师对像素的执着,是在维护整个产品的设计一致性和专业性。这种对细节的追求,最终会提升产品的整体品质。
设计师也要理解: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视觉效果,背后的实现成本可能非常高,或者会带来性能问题。
最好的方式是,在设计方案评审阶段,工程师就积极参与,提前指出可能存在的实现难点,共同商讨一个既能达到设计目标、实现成本又合理的最佳方案。不要等到设计稿都定稿了再来抱怨!
给工程师的建议:当你拿到一份设计稿时,不要只把它当成一张“图片”。花点时间去理解它背后的设计系统(Design System)和间距、字体规范。一个好的设计稿,它的所有元素都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。遵循这些规律,不仅能让你的实现更轻松,也能赢得设计师的尊重。
Part 4: 前途无量 —— 设计师的成长与未来
设计师在科技公司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,因为在功能趋同的时代,用户体验已经成为产品能否胜出的核心竞争力。
- 职业路径:通常从初级设计师开始,逐步成长为高级设计师 -> 设计专家/设计组长 (Design Lead) -> 设计经理/总监。
- 能力要求:除了熟练掌握设计工具,更重要的是同理心、沟通能力、逻辑思维和审美能力。
- 未来趋势:未来的设计师,需要懂的不仅仅是设计,还需要了解一定的技术实现、懂数据分析、甚至懂商业模式,成为推动产品创新的核心力量。
总结来说,UI/UX设计师是产品的“灵魂塑造者”。他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创造力,确保了一个产品不仅能用,而且好用、爱用。对于工程师而言,尊重并理解设计师的工作,是打造卓越产品的必要前提。
结语
希望这篇文章,能让你对设计师这个角色有一个全新的、立体的认识。他们不是只会“画图”的艺术家,而是严谨的用户研究者、逻辑清晰的流程规划者和富有创造力的界面创造者。
我们已经聊了很多“软件”层面的角色,但在很多领域,软件最终需要运行在实体硬件上。
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们将深入“硬核”的世界,去认识那些为硬件注入“灵魂”的专家——【嵌入式开发工程师】。
- 他们和我们常说的软件工程师有什么不同?
- 为什么说他们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与乐趣?
- 智能家居、无人机、新能源汽车,背后都有他们怎样的身影?
我们下期再见!








